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广告配音的主题声音

2015年08月07日

浏览:853

来源:网络整理

发布:超级管理员

    曾经有这样一支广告,很多人也许记不住画面,但都会记住那个声音——“小时候,一听见芝麻糊的叫卖声,我就再也坐不住了。”
    这是一个浑厚的男中音。伴随着这深情的回忆,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江南小镇一条街巷的夜景。一束暖色调的灯光从路边店堂内射出,与之相呼应的是芝麻糊担子上的油灯一来一去有节奏地摇动。小巷深处响起“黑芝麻糊哎——!”的叫卖声。
    随着这极富南方口音的叫卖声出现的是一张兴奋的脸,这是一个戴瓜皮帽的小小子。只见他跳跃着从门内跑出,直奔那冒着热气、散发着香气的芝麻糊担子,几乎是一口气就将一碗热乎乎、香喷喷的芝麻糊喝了个精光。
    接下来这个小小子用舌头舔碗的特写镜头分明写着四个字:意犹未尽。芝麻糊卖主,一位和蔼可亲的大嫂又在碗里添了半勺,眼神里满是怜爱与关切。
    这时,画外又传来男主人公淳厚的声音:“一股浓香,一缕温暖——南方黑芝麻糊!”
    广告中的男主人公已经讲完他“小时候”的故事了,但看完广告的人却在这温情的声音中打开了记忆的大门,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吃过的一块烤白薯、一碗红烧肉、一根油条、一粒奶糖……
    画面固然煽情,声音则更具渲染、交流、升华、点睛之功能。
    其实,人类的交流从来都是先从声音开始的。有资料说,人类有声语言的发端是人们在劳动的时候发出的“吭唷!吭唷!”的声音,这劳动的号子声起到的是协调动作、统一步伐的作用。
    从动物的单音节吼叫发展到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和快慢急缓等不同方式创造出社会公契——语言,这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千百年来,人类社会就是靠这种有声语言来交流思想、沟通信息。即使出现了文字,作为记录和传递信息的符号,它依然是有声语言的记录。因而文字都有一定的音声化的要求。

    配音业务洽谈QQ:2774498406   全国配音服务热线:400-656-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