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我国动画配音的不足

2016年08月13日

浏览:558

来源:配音网

发布:超级管理员

  没有专业的动画配音队伍,没有机动的配音演员征寻机制,就只能在现有的配音队伍中根据个人声音特点进行分配,因此就造成了角色定位的模式性:老人形象就是老人声音,孩子形象就是孩子声音,无数的动画片中的孩子们的声音变得千篇一律,特别是由大人们配的嗲声嗲气的孩子腔,根本就已经脱离现实中的孩子太远了,也因此就偏离了其所对应的角色,使得老人不像老人,孩子不像孩子,样板化模式化严重。

  如今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大片,动辄就数千万美元邀请明星给卡通形象配音,但无论请哪位明星,我们都能感觉到,这个明星的形象和声音与卡通形象是吻合的,这也就保证了卡通形象的完整性。

  但是,与此对应的,仍是众多粗制滥造的动画配音、配乐,并直接影响着动画片本身的质量,近来,市面上现身一种只以音像制品发行的方言动画片,如四川话、东北话版本的《猫和老鼠》等,虽然没有大肆宣传,但是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效益,关键一点是它们的娱乐效果都很强,因此才有了观众喜闻乐见的反应。其实在国外的诸多动画片中,也有一些角色是以方言的形式出现,能表现出别具一格的形象特征。虽然国家一直对传媒节目中的方言不去提倡,但如今无论新闻还是电视剧、电影,方言角色越来越多,也使得动画片可以做这方面的一些尝试。记得看过一版由台湾省配音的《小鸡快跑》动画电影,其中的老公鸡是典型的山东口音,其搞笑效果简直爆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动画巨头迪士尼挑选配音演员有一个全球的标准,尽管语言不同,但同一个角色在各个国家挑选的配音演员在音色、发声方法上都应该相差无几,都应该尽量和迪士尼动画的原版配音无限接近。迪士尼的这种全球标准目的是让世界各地的观众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迪士尼,当然也给他们寻找合适的配音演员带来困难。动画片的译制工作尚让迪士尼如此大费周折,反观我们,是否也应从中吸取经验,去掉硬伤,开始认真对待我们的动画配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