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设备的工作原理
今天木屋小编先来讲一下录音设备的分类,录音设备由于使用用途不一样分为两大类,军用和民用。
录音设备分类
从使用用途分:可分成专业的和民用的录音机;从磁带介质分:可分成宽带(1/2英寸以上)、窄带(1/4英寸)和盒带(1/8英寸)及微型磁带(DAT和微型卡带)等几种录音机(;从磁头结构分:可分成全轨(单轨)、2轨和多轨(4轨以上)等几种录音机(如图2-5-2所示);从机器大小分:可分成袖珍型、小型、便携型及座机型等几种录音机。
总之。录音机的分类方法还有很多:如马达驱动方式、磁头数量方式、模拟/数字记录方式,但是从录音机的结构和线路来讲,录音机一般都由以下几部分所构成:信号输入部分、声音记录部分和还音输出部分。
录音设备工作原理大概分类三部分,输入部分 记录部分 输出部分。
1.录音设备工作原理之信号输入部分
除了单纯的还音机外,一般的录音机都有信号输入放大器:它的输入信号源主要有二种:线路(Line)信号和传声器(Mic)信号。其中专业的大型座机没有传声器输入部分。
我们知道:从传声器送来的声音电平信号是非常微弱的,如果将传声器的输出信号直接馈送给录音机的录音部分,就会引起声音信号的衰落和失真,甚至声音信号会淹没在录音媒介的本底噪声内,使信噪比变差。所以有必要先对传声器的输出信号进行预放大,以提高传声器的输出信号电平。因此录音机的信号输入部分与调音台的输入部分基本相类似。区别是录音机的传声器极化电压与调音台的极化电压会有所不同。
目前一般大型专业调音台上使用的极化电压是+48v左右的幻像电源。而录音机除了使用幻像电源(12v/48v)外,尚有可能使用AB制T型供电电源(12v)。部分同期使用的录音机,如Nagla4.2L,就采用了一个12v的AB制供电电源供“T”型电容传声器使用。一般来讲,传声器型号后的“T”表明是AB制供电,“P”则表明是幻像供电,这两种供电方式互不通用。千万不要搞错。
2.录音设备工作原理之声音记录部分
一般在模拟磁带录音机上有一个录音偏磁均衡放大器。它可以产生一个超高频的信号(一般为100KHz以上,大约是人耳听音范围频率上限的5倍)叠加在音频信号上,这样可使得声音信号不容易产生失真且能提高信噪比。因此,一旦用高频偏磁的方法使记录媒介“线性化”之后,录音信号的技术质量就会大大提高。
在模拟磁带录音机上,录音磁带首先经过抹音头,这时高频偏磁电流把磁带上的原始信号抹掉,然后到达录音头,音频信号叠加在高频偏磁信号之上,被录音头录在磁带上,完成了声音记录的过程。
使用数字技术的录音机没有录音偏磁均衡放大器。数字录音机通常先把声音信号采佯后进行模数转换,使模拟信号变成二进制的数字编码信号,然后将数字信号直接地记录在各种数字记录媒介上。
3.录音设备工作原理之还音输出部分
在模拟录音机上,当记录媒介在通过还音头时会引起磁场的变化,这个变化会使还音头上的线圈感应出微弱的电流信号,把这个电流信号进行足够的放大。就可从扬声器或耳机中监听到所记录的原始声音信号。这个还音信号还可以输出到其他的调音、记录或监听设备中去做进一步的技术处理或加工。
数字录音设备的还音是将记录在各种数字记录媒介上的二进制编码信号经过数模转换解码后,变成模拟信号进行放大监听或者输出到其他的调音、记录或监听设备中去做进一步的技术处理或加工。
上一篇:电视散文配音的灵魂
下一篇:译制片口型是怎么对上的
特价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