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共鸣腔简介
气流冲击声带产生的喉原音本身是很微弱的,当这种声音在人体各共鸣气官内得到共振时,使原来微弱的喉原音得到了扩大和美化,形成圆润明亮的声音,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共鸣"。掌握共鸣的调节是扩大发声效率、改善声音质量和提高声音色彩表现力的重要环节。
(一)共鸣器官 共鸣器官有喉腔、咽腔(喉咽、口咽、鼻咽)、口腔和鼻腔(包括鼻窦、蝶窦、额窦)、气管、胸腔。人的共鸣器官有些是可调节的,也就是说可改变其大小形状等,如喉腔、咽腔、口腔;有些是不可调节的,如鼻腔、胸腔。 胸腔--可以扩大音量,增加低频泛音,使声音听起来洪亮、浑厚、结实。 喉腔--指声带与假声带间的喉室及喉前庭。播音发声中强调后咽壁在发声过程中的积极、正直,保持一定坚韧度,同时,强调软腭抬起的积极状态。 口腔--是发声过程中运动*灵活、复杂的腔体。播音发声以口腔共鸣为主,其他腔体共鸣必须在口腔取得良好共鸣的基础上实现。口腔共鸣又称为中音共鸣。强调以打牙关,提颧肌,挺软腭,松下巴来打开口腔,使口腔在发声过程中处于积极的状态。 鼻腔--底部是硬腭,外面是鼻甲,由鼻孔与外界相通,是除口腔外呼吸的另一通路,后方通向鼻咽腔。鼻腔容积固定,属不可调共鸣腔。
(二)共鸣的作用 1.对声音的扩大和美化 声带发出的声音叫喉原音,其本身是很微弱,必须要通过共鸣才能得到扩大、美化。 2通过共鸣腔的调节可以形成表情达意的不同色彩的声音.
(三)播音共鸣的特点 播音发声的共鸣方式,是以口腔共鸣为主,以胸腔共鸣为基础的声道共鸣。(构成声道的腔体可粗略划分为头腔、口腔和胸腔。) 播音发声要求在保证字音清晰的前提下,对声音的美化要朴实大方。共鸣要以文字内容、吐字的需要为依据。通过调节、控制取得较丰富的口腔共鸣,善于运用胸腔共鸣。以使声音浑厚结实、明朗圆润、集中有力。
上一篇:播音主持人发声以及特点
下一篇:播音会改变青少年的弱点
特价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