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优秀的播音配音作品该如何创作

2015年04月07日

浏览:1291

来源:木屋配音

发布:超级管理员

  配音员配音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在配音艺术创作上,配音员会遇上很多配音的问题。例如配音文稿要怎么样去撰写,要如何驾驭配音文稿的配音。配音不只是配音员说说文字就可以的,配音员还要抓住配音文稿中的重点去发挥。

  播音员和配音员创作概说

  我们的语言传播,目的在于“以事醒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美愉人”。我们的宣传方针、节目定位、具体内容、表现形式,都提示、保证了传播目的的落实。目的缺失、目的转移、目的错位、目的空泛,会导致创作迷失方向、走入斜路。

  我们要把文字语言转化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要把内部语言外化为情声和谐的有声语言,都是由某种形态转换成另一种形态。但是,这种转换,绝不是轻而易举、一蹴而就的。简单地念字出声,不能称之为“转化”;草率地随口唾出,也不能称之为“外化”。“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

  播音,是大众传播领域里的有声语言创作,具有新闻性和艺术性双重特性,迥异于演员和歌手。因此,在创作上,产生了自身的特点。凡可以称为“创作”的共同性即规律性,应该寓于有声语言创作的个性之中。首先是明确的传播目的。

  其次是艰苦的诚实劳动。在自己原有的知识储备和语言功力的基础上,要调动一切手段,开阔思路,用脑用心,动笔动口,分析综合,加强案头准备,适应现场语境,保证质量,讲究效率,全力投入驾驭节目的进程中。不要只是依赖天资聪慧和狭隘经验,更不要满足于被动应付。再次是完整的形态转换。

  某种形态,有其自身的规定性,转换成为另一种形态,就具备了另一种形态的规定性。文字语言,由词语序列规定其语义范畴、语用功能,转化为有声语言,便可能由话语主体改其义、变其用,所谓“误读”即是一种。内部语言,由语点生发而成,却会出现“口不应心”“言不由衷”的情况。

  我们必须坚持“有稿播音锦上添花,无稿播音出口成章”的要求,使形态转换走向完整和完美。*后是精致的节目成品。一个节目,从策划到播出,有多少道工序,有多少人劳动,我们要通过有声语言的叙说,或报告、宣讲、提问、应答、介绍、评述……,或进行串联、衔接,竭力使节目丰富、深化。

  节目制作过程里的诸种辛劳,都融进了节目之中,只有“出声露面”的话语主体,能够在节目成品中直接面向听众、观众。听众和观众并不知道谁谁做了什么,只能通过节目成品,特别是通过话语主体,了解节目的总体质量,作出评价。这四个环节,层层推进,互相勾连,构成了有声语言创作的全过程,体现了群体劳作的心血结晶。

  可见,有声语言创作具有不可或缺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不过,并不是说任何一次播音、主持、解说,都能够称其为创作,如果这四个环节中有一个不到位、不投入、不协调、不成功,就只能算做“走过场”,只是一篇“表面文章”。

  因此,不要以为到了镜头前、话筒前,出了声,露了面,就进入了“创作圈”,就是进行创作了。圆满完成这四个环节,在更深的层次上,还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播观、新闻观、文化观、艺术观、语言观等全方位要求。只有在这些观念真正化入自己的内心世界,融入自己的有声语言,才会发生效力。

  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文章内容介绍后,对于播音员和配音员创作概说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吧。配音员在配音的时候要抓住配音文稿的内容,不能脱离配音文稿的主题性,配音文稿对于配音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配音员在配音文稿的帮助下,思路会变得更加的清晰的。

五叶草整理转载自网络   业务QQ:715006566  电话:400-656-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