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木屋 > 配音知识

配音音色是什么?如何给声音化妆?

2017年12月18日

浏览:7287

来源:木屋配音

发布:明欣

(一)音色变化的一般规律

   1、音色,是指声音的特色

  每个人由于发音器官的生理条件不同(天赋条件各异),而有其独特的音色。除声带的长短、薄厚不同以外,特别是每个人的共鸣腔有其不同的形状和特性,从而产生一定类型的共鸣作用,形成一个人的声音个性。 

   2、在声音的造型和化妆方面,绝不能脱离规定情境、人物关系、人物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制约。只有将这些因素全部考虑进去,并且融为一体之后,才可能呈现出戏剧语言的抑扬起伏,紧急舒缓,明暗虚实,刚柔强弱的复杂变化,呈现出丰富绚丽的声音色彩。

(二)不同年龄人物音色变化的要求

   从青年、壮年到老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健康状态的变化,每个人的音色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变化。另外,即使是年龄相同的人们,音色也各不相同,都是有他们自己的特点。

   3、青少年的声音及语言的特点

    (1)宜多用口腔、头腔共鸣,用较高的声音位置,表现出明亮清脆的音色。用气要流畅,要用少量而集中的气流使吐词清晰,语言轻松。

   如果扮演一个身材魁梧的棒小伙子,或是球场健将,则应用中声区并略带胸腔共鸣的声音来造型,以突出人物的憨厚、健美的特征。如果扮演一个类似《日出》中的胡四之类的角色,倒是正需要这种女气、轻浮的声音。

    (2)扮演少女时,则要以真声为基础,真假声结合,混声运用。

   高音时要用坚实圆润的银铃般的声音,使声音富有青春的美感。切记不要用虚声或是尖利刺耳的细声说话。当扮演一个可爱的小姑娘时,用清脆、明亮而又柔和圆润的声音,定能给人物增添光彩,加强舞台魅力。扮演古典戏中温柔、贤慧的少妇,或是才貌双全、举止娴雅的少女时,要求声音更加圆润、优美,语调柔和动人。柔和圆润的关健在于用气得法。气流的强弱要适量,如不适量,气流过强,冲气、跑气,声音必须不纯净。同时,还要注意声带的张力与气流力度的协调。

   扮演性格开朗、活泼、调皮、淘气的姑娘时,要求用真声,以中声区为主,突出声音脆亮和刚毅的色彩。运用这样的声音造型,可以刻画人物性格中带有男孩子气的特点。

    (3)青少年的基本特点是朝气蓬勃,流满活力,反应敏捷,语意外露。各发音器官活动灵巧、轻捷,声音频率较高,一般来说,语言速度节奏的基调是明快的。

   除了多用较高的声音位置外,还要求吐词时要注意口腔肌肉适当绷紧,增强控制力,发音时口腔的开度稍小,同时舌面的前部略抬高,使舌肌的紧张部位靠前,易发挥口腔前部共鸣的声音效果。以便在语言速度快,节奏高的情况下,口齿活动灵巧,咬字真切有力,轻松自如,使人物语言给人以热情爽快、天真稚气的感觉。

如果是要扮演一个痴呆、或是“慢性子”、或是“少年老成”的少年时,他的语言速度节奏则较为迟缓、平衡,甚至呆板。

   4、老年人的声音及语言特点

      1)发音时舌肌紧张的部位稍靠后,舌面略微降低,口腔肌肉适当自然松弛。声音以中声区为基础,多加咽腔、胸腔共鸣,使声音浑厚、苍劲,或略带沙音。但要注意舌面不可过分压低,不要使声音过分靠后,以免声音不自然,或出现音包字的弊病。

并不是所有老人一律都是低音、中音。因为老人发音器官的生理条件、各自的经历、处境、性格也不相同。比如有的人性格刚毅、爽朗,甚至带有豪爽气;有的人诙谐、幽默,极富风趣;有的则因半世坎坷,饱经风霜,晚年乖僻孤独,沉默寡言。因此,声音的运用要适合人物的经历、身份、职业、性格、处境。

     2)在语言的速度节奏上,往往比较沉稳、庄重、较有分量,速度较为缓慢。

   刚毅、豪爽的老人说话时,一般来说吐词时口腔活动幅度要大些,各共鸣腔协调运用使声音通畅、洪亮一些。

   文人、艺术家或是孤傲的老人、古典戏中的某些老者,声音偏用中声区,音色要求清秀。吐词要清晰,声音适当靠前。语调的抑扬顿挫鲜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但速度节奏稍沉稳徐缓。加上落落大方、谈吐文雅的举止姿态,可以展现出人物青年时代留下的飘逸、潇洒的风度。

   体弱多病的老人,声音带有微颤。这主要是靠对气息的高度的控制力。但在表演时,不可过分。如果人物语言从头到尾都颤颤巍巍,就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演员也很容易疲劳。

     3)老年人在思考、判断问题时,通常比较成熟、教练。语言含蓄、从容,但是,脾气暴躁的老人,其语言也有棱角鲜明、锋芒毕露的特点。

     4)没牙老人的语言特点

   人在说话时,牙与唇、舌三者之间的关系很密切,它们都可以称之为吐字器官。牙对于语言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程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牙齿脱落特别是前牙,会使许多字的字头声母发音受到严重影响,造成字头出字无力,字音含混不清。同时还对于某些韵母的准确发音以及韵尾的圆满归音都有影响。

老年人由于口腔内没有牙齿,或是牙齿半脱落,致使说话吐词时,舌头的弹动缺少必要的阻碍,因而“跑风漏气”,言语含混不清。

   演员要找到没牙的感觉,可以有意识地把舌头的活动范围略略伸展到牙齿的外面。舌头多出现扁宽平瘫的状态,也就是找到类似“大舌头”的感觉,说话时要使气流从舌的两侧流出。同时,下颏稍向前伸或销向后退,也可以帮助演员找到没牙老人说话时的感觉。

   人一衰老,双唇以及口腔肌肉的弹性减弱,因此演员在表演时,吐字归音的力度可以适当减弱,这样也可以找到没牙老人的语言特点。

   因为没有牙齿的支撑,口腔内的空间自然缩小,嘴唇和面颊必须塌陷,也就是形成一种“瘪嘴”的状态。演员说台词时,口腔的开度可以适当控制,同时在语句停顿处(也就是无言时)   可以紧闭双唇,嘴角微向下撇,从中找到“瘪嘴”的感觉。

(三)摹拟声响

   舞台表演中,有时在叙述描绘某一事件事物时,配音演员还会运用不同音色与音高、音量、音长的协调变化,增强语言的声音形象感。

   描绘朋友们聚会的情景时,很自然地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和不同的语气摹仿张三、李四、甲、乙、丙、丁各个人物的言谈笑语的特点。这时演员主要是通过调节共鸣腔状态及声带张力,来创造不同的音色效果,另外就是运用口形的横、竖、宽、窄、圆、扁等不同状态的变化,以及语言的轻重强弱、快慢长短、高抵抑扬、间歇顿挫等表现手法,使每个人的语态鲜明。总之,要抓住每个人语言声音的特点,适当地加以夸张。又如,摹仿各种叫卖之声,也都是要找到音色的特点和叫卖声的高低、强弱、快慢、长短的旋律感。摹仿骏马飞奔,火车启动,战鼓咚咚,钟声嘀哒,或者是狂风呼啸,暴雨哗哗,雷声隆隆,以至于莺啼燕语,鸡鸣犬吠……

(四)吐词上的音色修饰

   在运用语言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时,人们的声音色彩变化是极其丰富的。吐词时用某些音色对声音加以修饰,也是舞台语言表现技巧中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

   比如,用短暂的、轻柔的微笑声,或是微微的颤抖声音,或是鼻音、气音等说出语句中某一重点的词,这样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感情更加鲜明而又细腻,同时还可以增强语言的生活气息。

例:

(1)“嗯~,不好,不好,我不要。”

在这里“嗯”字就可以用拖长的、弧形声调的鼻音。

(2)“好啊,原来你躲在这儿。”

在说“好”字时,可以用轻微的笑声来说。

(3)“天……哪!我这是怎么啦!”

“天”和“怎么”就可以用低声的微微颤抖的声音。

(4)“噢,永别了!”

在说“噢”和“别”字时,用轻颤的气音。

(5)“我要宰了你!”

   这里的“宰”字可以咬紧牙关,发了切齿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