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播音主持语言发展方向

2016年07月03日

浏览:625

来源:配音网

发布:超级管理员

  当前,那种高高在上、打官腔式的播音主持风格已经没有市场,要想被更多的受众接受,播音员主持人就要在语言艺术风格上作出转变,这也决定了广播电视播音员主持人在语言艺术上要走向新的发展方向。

  1、语言的时代特征将会更加鲜明

  语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从*近几年出现的网络流行语可以看出,为了更加便捷地表达某些意思,语言的重组和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陈旧的主持语言逐渐被时代抛弃,主持人用新潮且具有时代特色的语言来主持节目,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如许多音乐、娱乐节目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常常会用到一些“新潮”用语尤其是网络流行语,如“么么哒”“呆萌”“怪我咯”“狗带”等,这是在社会发展浪潮冲击下,播音主持行业学习和创新的表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新潮语言大行其道的当下,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也不可过于新潮。换而言之,广播电视节目语言可“新”但是不可过“潮”。广播电视作为政府喉舌、舆论领袖,始终要坚持语言的深度与适度,那种为了讨好受众一味追求新潮的做法只能是得不偿失。

  2、语言艺术将会更加生活化、个性化

  广播电视有声语言要通过媒介传递给受众,语言的规范性只是广播电视语言的一个方面,如果广播电视语言缺少了表达愉悦、引发共鸣的功效,从传播的角度来讲,同样是不可取、不完美的。千篇一律的语言风格,只能让受众产生审美疲劳,淡化他们对节目个性、特色的印象,这对节目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要求广播电视语言必须在表达上与受众的审美语域更加吻合,不断增强语言的艺术品格和审美价值。为此,许多广播电视主持人都加大了语言实践探索力度,认真学习优秀节目主持人的特点,从国内高品质节目中发现亮点,力求根据节目性质、节目内容形成合适的语言风格,提高节目的可识别度。于是,广播电视语言的个性化、生活化特色不断加重,语言表达成为继节目思维方式、切入视角之后的*能代表节目个性的因素。以央视前《新闻调查》主持人柴静为例,她气质平和、崇尚理性,虽然在与受众交流沟通的过程中,她的想法犀利而睿智,但是从来没有咄咄逼人的姿态,她在语言方面始终是沉稳、内敛而贴切的,所以她才被人们视为集理性、人性、个性于一身的“公知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