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对于广播电视配音的重要性
播音员在播报新闻信息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气息把握是很讲究的。如果播音员或者是配音员没有把握好气息的本领,他们气息会显得不足,声音就显得不够稳定,这在电视上播音是十分不利的,这样会导致观众听不清你在讲什么。
广播电视配音的气息控制
呼吸是人的一种生理功能,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得到增强。也只有提高了呼吸的生理功能,才能使呼吸控制得心应手,达到自如状态。但是胸腹联合呼吸法并不是轻易就可以掌握的,必须经过科学、刻苦的训练,才能成为一种呼吸的习惯。“习惯成自然”,就会在话筒前“兴奋从容两肋开,不觉吸气气自来”了。
呼吸自如,必须以准确表情达意为目标,不应以自我感觉良好为满足,只有进入“情随物转、气随情迁”的境界,才能取得应付裕如的效果。古人云:“气用音之帅”,就是指发声的气息状态决定了声音的优劣。早在1000多年前唐段安节《乐府杂录》中就记载“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氤氲自脐间出,至喉用噫其词,即分抗坠之音,既得其述,即可致遏云响谷之妙也”。
播音表达中的呼吸,首先是胸腹联合呼吸,其次是以快吸慢呼为主,再次是“语”、“气”的结合,*后是呼吸无声。这四点是话筒前播音的需要,也是呼吸自如律的基础。话筒前播音需要气息的支持,满足生理呼吸的需要。但是为了发声而呼吸就会感觉不自如。
因为话筒前播音主要表现为心理上的一种运动状态,只有当生理需要与心理活动完全和谐一致的时候,才会进入自如状态。或者说,播音呼吸的自如状态是由情感状态所决定的。气息的多少、深浅、快慢、通道宽容等,都能“因情用气,以气托声,气随情动,以声传情”,达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的程度。
这里所说的“脐间出”就是指民意唱法中的“丹田呼吸法”,近似于现代医学所分析的胸腹联合呼吸法,这种呼吸状态可以有效地扩大吸气量,保障各种发声状态下用气的需要。所不同的是“丹田气”强调的“收小腹”指的是一种控制能力,即对横膈肌的控制。
如舒模先生在《学习民族声乐一些问题》一文中谈到“唱的时候,小腹和隔一直保持着紧张状态,如果放松一点,声音就不响亮、无力”,“所以我们民族声乐*高讲求的丹田法,实际就是用隔控制呼吸发出的声音”。这种呼吸方法可以保持一种稳健的呼吸状态,有利于控制。
大家看完上面的文章内容介绍后,对于广播电视配音的气息控制对于播音员或者是配音员来说是有多么的重要了。气息是会影响到每一个播音员的发音问题的,如果气息不足会导致播音员的说话会颤抖或者是影响播音员的音准问题,所以播音员以及配音员是要多关注自己的气息问题。
五叶草整理转载自网络 业务QQ:715006566 电话:400-656-8026
特价配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