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配音员要学会的配音理论知识

2015年04月07日

浏览:2409

来源:木屋配音

发布:超级管理员

  无论是播音员还是配音员,对于声音相关知识都是要有所把握才行。至于播音员和配音员理论视域是怎么样的。播音员和配音员都是很讲究情感的投入,用自己真诚的声音去传达信息内容,观众自然会被感动的。详情请看下文知晓。

  播音员和配音员理论视域

  所谓“受众是上帝”、“受众是中心”,虽然有一定道理,却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错觉,从而有意无意地削弱传播主体的责任意识。“接受美学”强调的是接受者的重要作用,不应被理解为降低作家对作品生成的创造意义。我们的传播,一方面是对受众的“欲知”给以“满足”,一方面是对受众的“应知”进行“灌输”。这两方面,都成为“引导”受众的支柱。

  1994年10月,《中国播音学》出版,标志着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成型。其中,关于创作基础理论,比起《播音创作基础》一书,又有很大拓展。在理论视域中,我们需要研究两个问题。*个问题,传播主体,或者叫做有声语言创作主体,是核心,是重点。

  我们必须认清,不管哪一种传播模式,都强调传播主体是传受关系中的主要方面,是传播行为的实施者,是传播什么、怎样传播的主导者。

  关键是怎样满足,怎样灌输,既不要迎合低级趣味,又不要板起面孔说教。传播主体,是大众传播媒体的公众形象,不能把人际交流里边的杂质带进来,鱼目混珠;也不要一味张扬“个性”,表演自我,而脱离节目,侮弄受众。

  应该坚持“真实的身份,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感情,真切的语气”。广播电视传播过程,是群体互相尊重、协同工作、群策群力的结果,任何传播个体都不应自以为是,惟我独尊。第二个问题,播音实践,或者叫做播音主持艺术实践,是根本,是起点。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充实理论,丰富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同时,也要防止轻视理论的倾向,即使是过时的、错误的理论,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加以认定。另外,要认识到实践的长期性、反复性,不可草率判断,浅尝辄止。

  我们一定要明确,我们所有的理论,都是前辈先贤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都不是凭空生造的,都不能只做理性的思考而失去体验的感悟。因此,我们一再强调,要走“感性--知性--理性--悟性”的创作之路。有的人,没有这种创作实践,仅靠当听众或观众的感觉,仅靠一知半解,就大谈播音主持艺术,那只能是“隔靴搔痒”,认不得真的。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播音员和配音员理论视域的资料内容介绍,有很多人说这部配音作品打动我了, 不是因为这个作品有多优秀,是因为配音员用自己很真诚的声音去传达的一些信息,让我们有所感染了。这份感动更多是来自于真挚的情感。

五叶草整理转载自网络   业务QQ:715006566  电话:400-656-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