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图像新闻配音的注意事项

2015年02月22日

浏览:1518

来源:木屋配音

发布:超级管理员

  大家在看新闻的时候,会发现除了有播音员在进行新闻信息播报外,还会有跟新闻信息相关的图像出来,对于图像新闻配音,配音员应该要注意什么,图像新闻配音更是要注重的重点是什么?详情请看便知晓,希望能帮到您。

  图像新闻配音

  播音员应当根据新闻内容和编辑所标记的画面提示确定感情色彩、声音力度及语言节奏。如果编辑没有其它要求,播音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图确定播讲方式。在确定播讲方式时,以下几点应引起注意:

  (1)保持适当的声音力度。

  声音力度过强可能会干扰观众对新闻画面的注意。在播报时应适当融合解说口气,以取得与画面的协调。

  (2)语句应当有适度的快慢节奏变化。

  单一或过慢语速会使语言拖拉。这种感觉单听声音不明显,与画面结合后会十分明显。这是因为画面一般很少使用单一速度的长镜头,大量新闻片是由短促的镜头画面组接而成,画面富有节奏感。

  (3))播讲速度不要太慢。

  有时,新闻稿并无时间限制,播音员喜欢放慢速度,在个别语句上过分雕琢。实际上,语句与画面结合后,你会发现这种雕琢是不必要的,画面已经将细节内容清晰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了。

  另外,播讲速度太慢可能会使拍摄的画面不够用,增加编辑负担。

  脱离画面配音有时会受到编辑的限制,*常见的是时间限制。编辑常常会在稿件上标示出该稿在多长时间内播完,还有的时候,一篇稿子中的某一段会限制播出时间。

  限制之苛刻,可能会精确到秒。遇到这种情况,播音员*好用表核对一下时间,确定适当的速度。当新闻稿字数太多,又无法删除时,播讲速度可能会快得令你很难达到。

  这样快的速度在电台广播中会使听众来不及反应,但在电视中,借助画面的内容,这种高速语言表达似乎还可以被接受。播音员应当有每分钟播读350一400字的高速播读能力,以备急需之用。

  图像新闻配音的另一种方式是对照画面配音。这种配音方式在画面编辑完成之后进行。播音员要将语言插入画面之中,画面不再做更动。

  显然,这是语言服从画面的配音方式。对照画面配音的好处是画面和语言可以一次合成,不需要再对画面和声音做调整,很多编辑和记者都喜欢这种制作方式。

  对照画面可以使播音员了解画面内容和画面节奏,有利于确定感情、速度、节奏,把握播讲方式,使语言与画面和谐一致。许多播音员也乐于采用这种配音方式。

  图像新闻制作中对照画面配音并不像一些人想象的那样,每句话都要与相应的画面配合。相当多的新闻片并不需要语言与画面严丝合缝地连接组合,它只需要播音员将语言贯注于画面中,不在新闻稿播完后留有较长的无声画面。

  图像新闻的解释:

  图像新闻又称新闻片,是电视新闻记者拍摄、编辑后供播出使用的活动或静止的图像材料。图像新闻在配上解说声音后,可以直接插入新闻节目中使用,也可以穿插在口播新闻中作为图像素材。

  图像新闻在实地拍摄时,都同期录制了新闻现场的声音,包括现场背景声、人物的讲话声等。这些声音可根据需要决定取舍,有些声音与新闻内容关系不大,还会影响解说和画面,不用反而更好。

  因此,我们观看电视新闻时,有的新闻片只有画面和解说,并没有现场的背景声;有的画面有人物讲话的动作,却听不到声音。有些声音与新闻内容直接关联,往往与画面同步出现,包括表现气氛的背景声和被采访者的说话声等。

  如有关战争的新闻,与战场画面同时出现的枪炮声会增强战斗的真实感,人们从枪炮声中也可了解出战斗的激烈程度,判断事件的严重性。

  图像新闻一般都需要语言解释,说明新闻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内容、人物等基本要素。采用现场报道方式制作的图像新闻,可由采访记者在现场或编辑过程中加入解说部分,再将图像和解说合成为完整的新闻片。

  但也有大量的图像新闻是编辑、记者写解说词,由播音员配音完成的。为新闻片配音是电视新闻播音员日常工作重要内容之一。

  为图像新闻配音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不对照画面,播音员将文字稿连续播完。这种配音方式多用于语言与画面之间关系较为松散的新闻片,语言不需要与某一特定画面相配合。

  还有一种配音方式需要对照画面播讲,语言与某些画面有特定的联系,不能提前,也不能错后,播音员在配音时,需要同时兼顾稿件和画面。

  图像新闻配音不同于刻画细节和带有抒情因素的专题片配音。在图像新闻中,语言并非处于从属地位,新闻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身份及事件过程等新闻要素有时并不能从画面中得知,需要语言指明。在很多图像新闻中,画面只是语言的形象佐证。

  因此,播音员在图像新闻配音中通常并不采取“旁白”方式,而更倾向于新闻播报。当然,由于兼顾观众观看画面的需要,这种播报方式比口头新闻播报声音份量略轻,以免干扰观众对画面的注意。

  图像新闻的制作过程并不复杂。通常是先拍摄相关新闻素材,然后写出文字稿,*后将编辑完成的录像片配上解说的声音。配音工作可以由负责采访的现场报道记者完成,也可由播音员完成。

  采用记者报道方式采集电视新闻在我国尚未广泛使用,大部分图像新闻配音是由播音员完成的。图像新闻配音可以在报道现场进行。记者现场采访后,随即写出新闻稿,然后在摄像机前讲述新闻内容,这种报道方式,新闻开头和结尾有现场报道记者画面。

  在同一地完成配音,可以使新闻解说声音一致,突出声音的真实感。这种配音,实际上是先录好声音,然后根据声音,在后期编辑时插入新闻画面。

  后期配音是使用更为广泛的图像新闻配音方式。许多情况下,记者无法或不便于在现场完成新闻稿写作,他们更习惯于在拍摄完素材后,利用一段时间再细细思索一下,对报道内容重新规划一番。

  后期配音可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脱离画面,播音员直接播读新闻稿,由编辑或记者根据新闻播报长度插入相应画面。

  这种配音方式多用于语言为主的新闻,画面处于从属位置,它为新闻内容提供形象证明,语言是不可变动的,画面则可长可短。这类新闻多属简单、概括的报道,缺少细节描述。如常见的会议报道,经济动态报道等。脱离画面的配音方式并不意味着播音员不必考虑画面内容。

  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文章内容信息后,会对图像新闻配音的内容有所了解。新闻除了文字解说外,我们更是要在电视上配上图像来给新闻信息的配音,文字跟图像相结合会更好地将新闻信息传播出去。

五叶草整理转载自网络   业务QQ:715006566  电话:400-656-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