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播音中的口腔共鸣你知道有多少(详解)

2014年09月29日

浏览:3141

来源:木屋配音

发布:超级管理员

  在播音的时候,大家是否有注意到自己的口腔是怎么活动的吗?如果大家对播音的原理有所了解的,那么就会避免不必要的错误,下面木屋小编就会给大家讲讲播音中的口腔共鸣的相关内容,大家注意查看。

  播音中的口腔共鸣是怎么样的

  口腔共鸣对于播音发声的重要性体现在播音是以言语为主的发声过程,而言语声又主要是通过口腔来调解的。根据解剖学原理,共鸣器官能够受控并随意活动的部分是软腭、咽部与舌部,共鸣控制的一切方法都应该关注由这三部分有关肌肉的活动促成的结果。

  共鸣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原发声体与受振体两者之间的振动频率相同,也就是说作为受振体的固有振动周期与原发体振动周期相同,发生共振作用的关系。而根据这种共振关系之间的传导途径不同,又可以分为感应振动和受迫振动两种。

  感应振动是通过空气传导的,而受迫振动则是通过媒质传导的。人声的共鸣不仅有通过声门波直接传导的感应共鸣,同时也有通过骨、肌肉等媒质传导的受迫共鸣。因此,人声的共鸣是和种复合共鸣效应。人类发声的共鸣器官,在喉以上有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在喉以下有气管、胸腔。从广义上来说,胸腔的骨组织再加胸壁本身的振动,所引起的共鸣是很明显的;头腔的骨组织由于位置、容积都不相同,所引起共振的强弱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额窦部位的共鸣*强*清楚,因为它受到喉腔、咽腔、口腔和鼻腔等共鸣区全部声波的直接振荡。共鸣作用仅次于额窦的就是枕骨,它的位置靠近喉腔,直接接受颈椎骨的声波传导,戏剧家称这种情况为“脑后摘筋儿”。播音学的审美要求播音发声的共鸣控制采取以胸腔共鸣为基础,以口腔共鸣为主,以混合共鸣为后备的声道共鸣方式。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播音中的口腔共鸣有哪些的内容介绍,大家如果想对播音中的口腔共鸣有更多的了解,请继续关注我们木屋配音网,我们会*时间给大家送上*新*热的资讯阅读,希望能帮到您。

  五叶草整理转载自网络   业务QQ:715006566  电话:400-656-8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