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配音资讯 > 配音工作经验

对口型配音的注意事项

2018年02月09日

浏览:1951

来源:木屋配音

发布:欣欣

来自木屋配音网配音资讯:

每个人的声音都各不相同,但同一类型人的说话方式是有相似之处的,比如壮汉说话就要粗一点,妙龄少女说话就要清纯一点,把握住这种相似之处是抓住人物特点的关键。当然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遵循同一种规律,还要因人物特点和不同处境分别对待。 

1、形象特点  

形象特点是指定型一个人物形象的总体特点,一般情况下多指性格特点和感情特点。每个人的说话方式往往取决于他的性格,因此我们时常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话语来了解他是个怎样的人。对于戏剧人物,这种语言上的特点就更重要了,因为它是我们认识这个角色的途径之一。一部戏,人物众多,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如果没有一个声音上的区分,观众会很糊涂,而且也大大降低了作品的趣味性。这便是所谓的性格特点。另外,一个人在不同心境下的说话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比如在高兴时说话的调值会提高,而在压抑时说话便很低沉,语气也会变得凝重,所以配音演员也要通过不同的说话方式加以区分才行。这便是感情特点。

好的配音首先要让观众忘记配音的存在,如果时常出现声音与形象的脱节,以致让观众分了心,这种配音便是失败的。所以配音演员要有定型的能力,看到角色的形象就要在头脑中出现他的声音,并且让自己的声音符合要求。绝对不能他演他的我配我的,光对上口型没有意义。

2、音色特点  

上面说的形象特点更多强调的是一种内在感觉,对于人物的"造型"是非常重要的。但光有感觉还不行,我们不可能忍受听见一个老头发出少年的声音,因为音色不搭配,所以音色对于配音也不可忽视。音色取决于一个配音演员的生理条件,这是不能靠表演来改变的。其实这一点完全可以跟上一点一起叙述,因为音色特点也是角色形象的一部分。一部译制片满足了对口型的要求后,接下来便是解决音型搭配的问题了,而后者跟前者一样,同样是配音表演*基本的要求。

暂不管配音时情感抒发如何,单是这两点没做好就可以认定这不是一部成功的译制片。而如今这种"低级"错误却屡屡出现,虽然"对口型环节"尚不敢出太大问题,但"人物音色环节"便难逃厄运了。鉴于这种可悲的现状,还是单拿出一节来说说"音色特点"。每个配音演员都应该具有一定的变声能力,这是配音表现力的一部分,但这种本事不能滥用。毕克配杜丘(《追捕》)和波洛侦探(《尼罗河上的惨案》)时的音色就很不一样,这种变声很自然,没有丝毫牵强感,所以在塑造角色音型时也便很舒服。但是我们终究不能把变声当成一种常用工具。无论是哪里的配音团体,即便是临时组织的班子也应该像组织乐队一样,保证乐器、音部的完整性,如果有音型上的缺位,也只允许小范围的调整。

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导演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他们负责挑选配音演员并且分配角色,如果*后出现了音型不搭配的情况,导演就要负直接责任。再好的演员如果分不到能发挥自己专长的角色也不会表现出色,也许反而会成为全片的败笔。在译制片中也会适当地对原声音型做一些调整,以适应中国人的审美习惯。比如《魂断蓝桥》中的玛拉和《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都是由费雯丽饰演,她的声音比较低沉,这是因为英语发声相对靠后,而欧美人又大都以声音低沉甚至沙哑作为性感的标志,所以听原声并不觉得有什么不适感。

但要是换成汉语,还用那种发声方式就会很别扭了。汉语发声靠前,而对于传统的审美习惯而言,像那种娇小的佳丽形象应该用较为可爱稚嫩的声线来诠释才合适,所以译制当中选了刘广宁和唐烨来分别为两个角色配音,*终的效果也很成功。不过如今,随着国人审美的变化,或者说审美的西化,更多人不习惯听到欧美人操着细嫩的嗓音,"还原真实"、"原汁原味"被常常提出,因此配音标准也要随着广大观众的审美变化而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更多人的趣味。

来源于网络

木屋配音网由吉林省鑫雅文化艺术有限责任公司于2003年建立。多年来,木屋配音坚持做一流的配音服务企业,致力于以好设备、好服务,制作好配音,得到用户的认可。欢迎各位来电咨询配音合作。

全国配音电话:0431-85921652